用足林下资源 青山变成金山——陕西省林下经济发展见闻

中国林业网 http://www.forestry.gov.cn/2018-05-03来源:林改司(木行办、产业办)
【字体: 打印本页

  陕西省是全国林业建设重点省份,林地面积达1.85亿亩,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0%。面对丰富的林地资源,我省积极支持鼓励群众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林下经济,使全省林下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。位于巴山北麓的岚皋县,结合当地实际,探索出了林芋、林药、林菜、林蜂、林畜、林禽等多种林下特色种养模式,林下经济活力迸发。4月17日,记者深入全省23个林业重点县之一的陕南岚皋,探寻绿水青山在这里是如何变成金山银山的。 
  林下种植 “种”出新生活 
  时下,正值魔芋种植期。顺着蜿蜒的山路,记者来到海拔1200多米的岚皋县蔺河镇蒋家关村,“全国魔芋‘一村一品’示范村”的牌子醒目地立在路旁。 
  在一片刺槐林下,有的村民正忙着翻地,以疏松土壤;有的村民把地头堆放的黑色腐殖土运往林地,以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;还有的村民把魔芋种芋摆放在已经翻好的地边,做着下种前的准备工作,现场一派繁忙的劳作景象。 
  林地的主人、43岁的村民徐文平,过去长期在县城打工,这两年魔芋价格好,他便有了回乡发展魔芋产业的想法。今年,他在自家林地里种了45亩魔芋,到11月就能收获见效。 
  林下魔芋种植技术,是岚皋县的一项创新。据县农林科技局技术人员介绍,魔芋一般在海拔800米至1300米的区域种植最佳。刺槐根系小、不争水肥,林下种植不仅产量比大田高,还能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。 
  27岁的村民汤守清,以前为增加家庭收入远赴江苏打工,如今看着村民们一个个通过种植魔芋致富,他也回到家乡种起魔芋。今年,除了在林下种了10亩魔芋外,他还在大田种了5亩。“去年,我以每公斤5.2元的价格卖了2000多公斤大田魔芋,收入了1万多元。林下的魔芋准备留种,继续扩大种植规模。”汤守清说。 
  对蒋家关村来说,魔芋已经成为该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。村支书伍先忠介绍,目前全村魔芋种植面积达7500多亩,其中今年新增面积1500亩,仅魔芋一项人均增收3000元。 
  过去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魔芋,用来制作糨糊或魔芋豆腐;如今在岚皋已经形成了规模,实现了产业化发展。截至2017年,按照“林下种植、健康栽培、循环发展”的生产理念,全县魔芋种植面积达到了9.4万亩,产量9.8万吨,综合产值达到7.2亿元;建成加工企业5家,开发出20多个魔芋系列产品。全县2432户7052名贫困人口通过发展魔芋产业实现了增收脱贫,魔芋产业正在改变着越来越多群众的生活。 
  除了林下种植魔芋外,岚皋县还形成了林芋、林药、林菜等林下产业齐头并进的格局。该县被授予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称号,并成功打造了明富魔芋等3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。 
  近年来,我省林下经济规模不断壮大,已经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。目前,全省已评定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77个、林业专业合作示范社133个。商南核桃、岚皋魔芋、宁陕猪苓、黄龙中蜂、凤县林麝等一批产业快速崛起。 
  中蜂养殖 让日子蜜样甜 
  青山葱郁,山花烂漫。在岚皋乡村采访,不时看到一个个蜂箱、蜂桶置于林下,一只只小蜜蜂繁忙的来回奔波。 
  “我们这里生态资源丰富,蜜源充足,中蜂养蜂优势明显,而养蜂又是投入小、见效快的项目,群众发展积极性很高。目前全镇已发展中蜂养殖3.48万箱,占全县总箱数的一半。”滔河镇镇长闫少锋说。 
  记者来到滔河镇葵花村一组蜂农郝文建家时,他正在林下的蜂场清理杂草,老伴儿何永翠则坐在家门口清理蜂桶上的杂物。与蜂箱养蜂不同,郝文建养蜂用的全部是传统的老式蜂桶。在紧临房屋的山上,一个个蜂桶顺着山势梯田般层层排列。 
  “这些蜂桶都是我们自己做的,用老式蜂桶养蜂,蜂蜜纯度高、品质好,发展蜂群也比较方便。”郝文建说,他过去零星养上两三桶蜂,2014年开始规模养殖,现在已经发展到52桶。去年,他尝试着在网上销售蜂蜜,效果很好,1公斤卖到240元,纯收入160元。今年他准备再扩大50桶,使养殖数量超过100桶。 
  每年3月到10月,芍药、板栗、槐树、桂花、厚朴、黄连、白芨、野菊花等陆续开花,丰富的蜜源,为中蜂养殖奠定了产业发展基础。纯天然的“百花蜜”深受消费者青睐,供不应求。 
  55岁的田世明,是滔河镇同心村的蜂农,自2010年开始林下养蜂以来,已发展到320箱。每箱每年能给他带来600元至800元的纯收入。 
  以林蜂、林畜、林禽为主的林下养殖经济效益明显,截至去年年底,岚皋县发展林下养蜂6.4万箱(桶),产蜜350吨,产值3500万元;发展林下养羊、林下养猪19.5万头(只),产值1.13亿元;发展林下养鸡191.8万只,产值1.08亿元。林下养殖,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增收的亮点。 
  目前,我省洛南、山阳等6个县被认定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,7家公司(合作社)被认定为服务精准扶贫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。通过示范带动,全省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197个,参与农户65.8万户,全省林下经济面积达到1820万亩。 
  森林旅游 丰富内涵强产业 
  提到岚皋,人们首先会想到风景优美的自然风光。依托山林资源优势,岚皋县大做山水文章,把旅游产业作为“一号产业”全力打造。围绕全域旅游、南宫山5A景区创建、美丽乡村等旅游重点工作,县上实施了巴山珍稀植物园、岚河湾城周绿化、四季镇杨家院子生态广场等绿化工程,全面提升景区景点品位,不断丰富乡村观光游、休闲游、体验游的内涵,以此增加旅游综合收入。 
  产业围着旅游转。位于南宫山镇花里村的岚皋御口韵茶业有限公司,与南宫山景区南大门隔路相望。2015年,公司在花里村建起了300亩茶园。公司负责人陈矜介绍,在带动周边群众务工增收的同时,公司下一步将发挥毗邻景区的优势,按照茶旅结合的模式,打造生态茶庄园,开展茶园观光、茶叶制作体验等项目,不断延伸产业链。 
  岚皋县通过举办岚皋味道美食长街宴、巴文化展演暨篝火晚会、南宫山户外极限挑战赛等30多种森林旅游项目,丰富生态旅游文化内涵,提升岚皋知名度,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、休闲度假。全县去年森林旅游接待人数达105万人次,森林旅游综合收入1.36亿元。 
  陕西地貌类型多样,自然地质景观奇特,既有壮观的林海松涛,又有神奇的高山草甸,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截至2017年,全省共建立森林公园91处,其中国家级37处、省级54处。去年全省森林旅游共接待游客2513.6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10.82亿元,同比增长5.3%和14.9%。 
  我省以民生林业为总揽,坚持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,兴林与富民同步推进,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,呈现出“从小到大,从单一到多元,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”的发展趋势。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515.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213.7亿元,林业产业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8%,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。据统计,全省林业产业涉及贫困户18.27万户55.15万人,实现贫困人口增收9.51亿元。